MACD 動能分析的基礎

MACD 指標透過追蹤證券價格的兩條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之間的關係來運作 。其中,「聚散」一詞指的是 EMA 相互靠近(聚)或遠離(散)的動態 。這種動態變化是理解動能轉變的關鍵。MACD 廣泛應用於各種市場,包括香港和美國股市,並且通常是許多交易軟體中的預設顯示指標 。  

構成 MACD 的要素:MACD 線、訊號線和柱狀圖

MACD 指標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提供獨特的市場洞察:

  • MACD 線 (DIF, 快線):這是 MACD 的核心線,代表短期 EMA 與長期 EMA 之間的差值 。它直接反映了資產的動能變化 。  
  • 訊號線 (DEA, 慢線):訊號線是 MACD 線的九週期 EMA,其作用是作為買賣訊號的觸發線 。它追蹤 MACD 線,提供其走勢的平滑表示 。  
  • 柱狀圖 (MACD Histogram):柱狀圖是 MACD 線與訊號線之間差異的視覺化呈現 。它圍繞零線波動:正值表示 MACD 線在訊號線之上(看漲動能),負值表示 MACD 線在訊號線之下(看跌動能) 。柱狀圖的擴張或收縮有助於衡量動能的增強或減弱 。

柱狀圖 (MACD Histogram) 訊號線突破與 EMA 均線突破是兩種不同的量化交易訊號,它們的本質和適用時機有所不同:

本質差異

  1. 柱狀圖 (MACD Histogram) 訊號線突破:
    • 柱狀圖是 MACD 線與訊號線之差的可視化表示。
    • 訊號線突破指的是柱狀圖由負轉正 (看漲訊號) 或由正轉負 (看跌訊號)。
    • 本質上,它反映的是 MACD 線相對於其自身平滑線 (訊號線) 的動能變化。柱狀圖擴大表示動能增強,柱狀圖縮小表示動能減弱,而柱狀圖變號則暗示潛在的趨勢反轉。
    • 這種訊號通常被認為比 MACD 線與訊號線的直接交叉更早出現,因為柱狀圖直接反映了兩者之間差距的變化速度。
  2. EMA 均線突破:
    • EMA (指數移動平均線) 是一種給予近期價格更高權重的移動平均線,因此對價格變動更敏感。
    • EMA 均線突破通常指的是短期 EMA 向上突破長期 EMA (看漲,常稱為黃金交叉) 或向下突破長期 EMA (看跌,常稱為死亡交叉)。
    • 本質上,它反映的是不同時間週期價格趨勢的相對強弱。短期 EMA 突破長期 EMA 表明近期價格趨勢開始超越長期價格趨勢。

運用時機差異

  1. 柱狀圖 (MACD Histogram) 訊號線突破:
    • 早期訊號: 由於柱狀圖變化通常領先於 MACD 線與訊號線的實際交叉,因此它可以用於更早地捕捉潛在的趨勢反轉點
    • 動能交易: 柱狀圖的大小和方向變化可以幫助交易者判斷當前動能的強弱,適用於追蹤動能的策略
    • 搭配背離: 柱狀圖也常用於觀察與價格走勢的背離現象,以預測趨勢的反轉。例如,價格創出新高,但柱狀圖未能創出新高,可能暗示上漲動能減弱。
  2. EMA 均線突破:
    • 趨勢跟隨: EMA 交叉是一種經典的趨勢跟隨策略。當短期 EMA 突破長期 EMA 時,通常被視為新趨勢開始的信號,交易者會順勢而為。
    • 中長線交易: 由於 EMA 均線通常設定較長的時間週期 (例如 50 日和 200 日),因此其交叉訊號更常被中長線交易者使用,以判斷主要的趨勢方向。
    • 過濾雜訊: 相較於柱狀圖的快速變化,EMA 交叉訊號可能更為平滑,有助於過濾掉一些短期的市場雜訊。

總結

特性柱狀圖 (MACD Histogram) 訊號線突破EMA 均線突破
本質MACD 線相對於其訊號線的動能變化不同時間週期價格趨勢的相對強弱
訊號產生柱狀圖由正轉負或由負轉正短期 EMA 突破長期 EMA
適用時機早期捕捉反轉、動能交易、搭配背離趨勢跟隨、中長線交易、過濾雜訊
訊號頻率相對較高,可能產生較多短期訊號相對較低,尤其當使用較長週期 EMA 時

在實際應用中,交易者可能會結合使用這兩種訊號,或者將它們與其他技術指標和分析方法結合起來,以提高交易決策的準確性。例如,一個交易策略可能在柱狀圖發出潛在反轉信號後,等待 EMA 均線的交叉來確認趨勢的改變。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台灣指數為標的,投入TW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MACD策略:

Net profit+304,241.67TWD+30.42%
Gross profit525,511.14TWD52.55%
Gross loss221,269.47TWD22.13%
Commission paid0TWD
Buy & hold return+1,191,869.69TWD+119.19%

以MACD策略投入近期台灣股市,其報酬為30.42%,優於簡單平均線突破,但不及指數平均線突破策略35%。

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相較於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對近期價格變動更敏感。在近期台灣股市的波動情況下,EMA 突破策略可能更能快速捕捉到趨勢的變化,從而產生更高的報酬。MACD 本身也基於 EMA 計算,但其訊號產生是透過快慢線的交叉和柱狀圖的變化,這可能使其訊號相對於單純的 EMA 突破稍顯滯後或平滑化,錯失部分短線機會。

此外,由於MACD快慢線的交叉產生的訊號較為頻繁,將產生較多的交易成本;並在盤整期間,不易判斷多空。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SPX指數為標的,投入US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MACD模擬之策略:

Net profit−241,682.14USD−24.17%
Gross profit237,041.18USD23.70%
Gross loss478,723.32USD47.87%
Commission paid0USD
Buy & hold return+1,159,225.22USD+115.92%

MACD策略投入SPX模擬產生24%之虧損。

MACD 策略在 SPX (S&P 500 指數) 模擬產生 24% 的虧損,相較之下,投資於台灣股市指數卻有 30% 的正報酬,兩者差距如此之大,可能有多重原因:

  1. SPX (美國股市): 近期 SPX 的走勢可能更偏向震盪、盤整,或是出現與 MACD 策略不相符的趨勢模式。MACD 策略在趨勢明顯的市場中表現通常較好,但在盤整或劇烈波動但無明確方向的市場中,可能會產生較多的假訊號,導致虧損。
  2. 台灣股市: 相反地,近期台灣股市的走勢可能更符合 MACD 策略的優勢,例如出現了較為明確且持久的趨勢,讓 MACD 能夠有效地捕捉到這些趨勢帶來的利潤。
  3. 如圖:台股TWSE容易一波到底,且高檔持續力較佳,因此報酬率較佳;反之,SPX盤時期較多,較無方向性。

探索更多來自 TWstockIndicator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Categories: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