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政府體系分為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這個架構中,「聯邦政府」是指全國層級的中央政府。當我們談到美國國債時,指的是由聯邦政府所發行和承擔的債務,因此被稱為「federal debt」。
美國國債主要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各種債券,例如國庫券(Treasury bills)、國庫票據(Treasury notes)和國庫債券(Treasury bonds)。這些債券都是聯邦政府為了籌集資金來彌補預算赤字、支付政府開支或進行經濟調控而發行的。因為這些債券屬於聯邦政府的負債,所以通常被稱作「federal debt」。
聯邦債務由誰持有?
- 20.1% 由美國政府、其機構及信託(例如社會保障信託)持有。
- 43.9% 由美國境內的私人個人和實體持有
- 12.7% 由聯邦儲備系統持有。(總計76.7% 在美國國內持有,技術上屬於美國人之間的債務。)
- 23.3% 由美國境外持有。
外國持有聯邦債務的比重過去十年則略有下降
- 聯邦儲備系統在聯邦債務中所佔的比例長期來看變化不大;
- 但外國持有聯邦債務的比重則有所改變: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大幅上升,過去十年則略有下降。
- 美國內個人持有及機構持有聯邦債務比重互有消長。
對國內家庭與企業所欠的債務價值超過 GDP 的二分之一
- 美國對外所欠的債務價值已低於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約為28.6%;這個數字長期在緩慢減少之中。
- 而對國內家庭與企業所欠的債務價值則大幅增至超 GDP 的二分之一。
- 債務總和,在2022年後已超過 GDP 的 100%。
- 在將政府內部機構間的債務(inter-agency debt)也納入計算時,債務總額才會超過 GDP 的 130%。
- 排除由聯邦儲備系統持有的債務,目前美國的聯邦債務約佔 GDP 的 115%。
主要債權國持有量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美國公債的主要外國持有者依序為日本(1.1兆美元)、中國(0.8兆美元)和英國(0.7兆美元)。日本持有的美國公開發行聯邦債務約佔所有外國投資的14.3%,中國約佔10.3%,英國約佔8.5%。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金額和佔外國持有總額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當時中國持有1.07兆美元。日本的持有量則相對穩定,甚至略有下降。其他重要的外國持有者包括盧森堡、加拿大和愛爾蘭。中國持有量的減少可能反映其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策略,這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經濟考量的驅動。日本持有量的穩定則可能表明其仍然依賴美國公債作為主要的儲備資產。
美國聯邦債務主要外國持有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 | 持有金額(十億美元) | 佔所有外國持有比例 (%) |
---|---|---|
日本 | 1136.7 | 14.30 |
中國 | 816.3 | 10.27 |
英國 | 679.2 | 8.55 |
盧森堡 | 370.7 | 4.66 |
加拿大 | 336.1 | 4.23 |
愛爾蘭 | 331.5 | 4.17 |
比利時 | 314.4 | 3.96 |
開曼群島 | 305.4 | 3.84 |
瑞士 | 287.9 | 3.62 |
台灣 | 252.5 | 3.18 |
總計前十大 | 4830.7 | 60.8 |
所有外國投資 | 7946.5 | 100 |
官方與私人持有量之比較:
外國持有的美國聯邦債務可以分為官方持有和私人持有兩種。截至2023年12月,官方持有(如外國中央銀行和政府機構)約佔外國持有總額的47.7%(3.8兆美元),而私人投資者持有剩餘的52.3%(4.2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中,官方投資者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這可能意味著推動外國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動力正在發生變化,私人投資者可能對市場條件和收益率差異更為敏感,而官方持有者則可能具有更廣泛的戰略目標。
在2020年至2023年間,累計聯邦赤字高達9萬億美元
這導致了美國公債供給量的顯著增加。也證實,當政府持續出現赤字時,國家債務就會增加。財政政策的決策和政府的支出優先順序也會直接影響預算赤字的規模,進而影響公債的供給量 。稅收和支出政策的調整會改變赤字的大小,最終影響政府發行國債的需求。此外,美國的債務上限也會對公債的發行產生影響 。債務上限是法律規定的政府可以發行的未償還債務總額的限制。當政府債務接近或達到上限時,財政部發行新債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直到國會提高債務上限 。提到,當達到債務上限時,財政部會採取“非常措施”來維持政府運作。指出,截至2025年1月,美國的債務上限已提高至約36萬億美元,但也預計很快將再次達到上限。將債務上限定義為對未償還國債總額的限制。持續的預算赤字是美國公債供給增加的主要驅動力。政治因素,如債務上限問題,可能會對公債的發行造成短期的制約或影響發行的時間。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