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之量化模擬

  • 對於TAIEX,其市場特性(如較高的散戶參與度和可能的趨勢波動)使得EMA的快速反應能夠帶來正面效益,更早捕捉趨勢變化,從而提升報酬。
  • 對於SPX,其高度的市場效率和機構主導的特性,使得EMA的敏感性更容易受到市場短期噪音的干擾,產生過多錯誤訊號,導致策略表現不如相對平滑的SMA,甚至遠遜於買入持有策略

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理論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是一種透過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價格的平均值來平滑價格數據的技術指標。它有助於識別趨勢的方向,並過濾掉短期的價格波動。

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 (Moving Average Crossover Strategy) 的核心理論是:當兩條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相互交叉時,這可能預示著市場趨勢的轉變。

通常,這種策略會使用一條短期移動平均線和一條長期移動平均線。

  • 短期移動平均線 對最近的價格變化更敏感,因此它比長期移動平均線更快地對價格波動做出反應。
  • 長期移動平均線 由於考慮了更長時間的數據,因此對價格變化的反應較為緩慢,更能反映主要的趨勢方向。

買入訊號

短期移動平均線從下方向上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這被稱為「黃金交叉 – Golden Cross)」。理論上,這可能表明上升趨勢 ( uptrend) 即將開始,是一個買入的訊號。

賣出訊號

短期移動平均線從上方向下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這被稱為「死亡交叉 – Death Cross)」。理論上,這可能表明下降趨勢 (xiàjiàng qūshì – downtrend) 即將開始,是一個賣出的訊號。

策略背後的邏輯 (Cèlüè Bèihòu de Luójí – Logic Behind the Strategy):

這種策略背後的邏輯是,當短期價格的平均值超過長期價格的平均值時,可能意味著最近的價格上漲速度超過了長期的平均速度,預示著買方力量增強。反之,當短期價格的平均值跌破長期價格的平均值時,可能意味著最近的價格下跌速度超過了長期的平均速度,預示著賣方力量增強。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 ( Limitations to Note):

  • 滯後性 (Lagging Nature): 移動平均線本質上是滯後的指標,因為它們基於過去的價格數據計算得出。因此,交叉訊號可能在趨勢已經開始一段時間後才出現。
  • 虛假訊號 (False Signals): 在震盪行情 (zhèndàng hángqíng – sideways or ranging market) 中,價格可能會在兩條移動平均線附近頻繁波動,導致產生許多虛假的交叉訊號,從而可能導致不必要的交易和虧損。
  • 參數選擇 ( Parameter Selection): 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組合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選擇合適的短期和長期移動平均線週期對於策略的有效性至關重要,並且可能需要根據不同的市場和時間框架進行調整。

總而言之,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是一種基於趨勢追蹤的思想,透過觀察短期和長期移動平均線的交叉來判斷潛在的趨勢變化並產生交易訊號。然而,交易者在使用這種策略時也需要意識到其局限性,並可能結合其他技術指標或分析方法來提高訊號的可靠性。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台灣指數為標的,投入TW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平均線模擬之策略:

Open P&LTWD
Net profit+231,649.35TWD+23.16%
Gross profit332,982.87TWD33.30%
Gross loss101,333.52TWD10.13%
Commission paid0TWD
Buy & hold return+1,059,266.26TWD+105.93%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SPX指數為標的,投入US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平均線模擬之策略:

Open P&LUSD
Net profit+272,915.21USD+27.29%
Gross profit315,225.06USD31.52%
Gross loss42,309.86USD4.23%
Commission paid0USD
Buy & hold return+1,124,451.74USD+112.45%

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優於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

EMA 對近期價格的權重更大,因此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更靈敏,有助於減少延遲。許多專業交易者會用 EMA 取代 SMA 來改進傳統策略,因為它被證明比傳統的 SMA 系統更具效益和有效性。 雙指數移動平均線 (DEMA): DEMA 對最新價格的重視程度更高,其變化能更快地反映價格變動,可以減少延遲,提高訊號的及時性。

傳統的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 是將某一段時間內的價格進行算術平均。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它對所有數據點賦予相同的權重,無論這些數據點是近期還是遠期。這導致SMA對近期價格變動的反應較為遲鈍,可能無法及時反映市場的最新趨勢。

為了解決SMA的滯後性問題,統計學家羅伯特·古德爾·布朗 (Robert Goodell Brown) 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指數平滑法,後來被應用到金融市場中,形成了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EMA的核心思想是:越是近期發生的價格,對當前趨勢的影響力越大,因此應該賦予更高的權重;而越是久遠的價格,其影響力則應隨時間的推移呈指數級衰減。

EMA 是一種加權移動平均,其權重分配方式是指數遞減。這意味著:

  • 近期數據賦予最高權重: 最新一天的價格對EMA的計算結果影響最大。
  • 權重隨時間呈指數衰減: 隨著數據點離當前時間越遠,其在EMA計算中的權重呈指數級下降,但永不歸零(只是趨近於零),這也意味著EMA的計算會考慮到所有歷史數據,儘管遠期數據的影響微乎其微。

這種加權方式使得EMA能夠更及時地反映市場的最新變化,減少了SMA的滯後性,使其更適合於對短期市場波動敏感的分析。

EMA 的計算公式:

EMAtoday​=(Pricetoday​×Multiplier)+(EMAyesterday​×(1−Multiplier))

其中:

  • EMAtoday​:今天的指數移動平均值。
  • Pricetoday​:今天的收盤價(或其他所選的價格,如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或平均價)。
  • EMAyesterday​:昨天的指數移動平均值。
  • Multiplier (平滑因子):用於決定近期價格權重的因子。其計算公式通常為: Multiplier=N+12​ 這裡的 N 是EMA的週期數 (例如,10日EMA的N就是10)。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台灣指數為標的,投入TW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雙指數平均線模擬之策略:

Open P&LTWD
Net profit+349,730.70TWD+34.97%
Gross profit419,170.92TWD41.92%
Gross loss69,440.22TWD6.94%
Commission paid0TWD
Buy & hold return+1,059,266.26TWD+105.93%

2019年至2025年5月,以SPX指數為標的,投入USD1000000,每次投入50%短週期12週及長期26週雙指數平均線模擬之策略:

Open P&LUSD
Net profit+196,492.43USD+19.65%
Gross profit289,861.00USD28.99%
Gross loss93,368.58USD9.34%
Commission paid0USD
Buy & hold return+1,110,696.22USD+111.07%

雙指數簡單移動平均線策略,持股配置50%。應用於台灣加權指數實證報酬率為34.97%,優於簡單平均數之23.1%;同期間持股配置100%,買入持有台灣加權指數實證報酬率為105.93%。

雙指數簡單移動平均線策略,持股配置50%。應用於SPX(標普500)指數之19.65%,劣於簡單平均數之27.29%;同期間持股配置100%,買入持有標普500指數實證報酬率為111%。

在同樣參數下,實證結果發現以EMA(指數移動平均)替代簡單平均數,應用於台灣加權指數實證報酬率,的確可以大幅改進。反而標普500指數方面,採用較敏感之EMA並未帶來較佳的效果。

台灣加權指數(TAIEX)採用EMA效果較佳的可能原因

  1. 市場參與者結構與行為特性
    • 散戶佔比較高:台灣股市的散戶參與比例相對較高。散戶投資者群體的情緒波動、對消息的反應以及羊群效應,可能導致股價在短期內出現更為劇烈且可被靈敏指標捕捉的波動。
    • 趨勢性與波動性:TAIEX可能在特定時期表現出較強的趨勢性,或者短期波動較為明顯。EMA的快速反應能力有助於在趨勢初期或轉折點更快發出交易訊號,從而抓住波段行情。
  2. 資訊傳遞與市場效率
    • 相較於高度成熟的美國市場,台灣市場在資訊傳遞和價格發現效率上可能存在一定差異。EMA的敏感性可能使其能夠更早地捕捉到由資訊不對稱或市場反應滯後所帶來的短期交易機會。
  3. 策略適應性
    • 所採用的「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策略」(通常指雙均線交叉策略)本身就依賴於均線的反應速度來產生買賣點。在一個波動性較高或趨勢轉換較快的市場中,EMA的提前反應能帶來優勢。對於TAIEX而言,這種提前反應可能剛好契合了其市場波動的節奏,從而減少了SMA可能帶來的滯後性失誤。

標普500指數(SPX)採用EMA效果未顯著提升(甚至可能變差)的可能原因

  1. 市場效率與成熟度
    • 機構投資者主導:SPX是全球流動性最好、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市場效率相對較高,價格能較快反映所有公開資訊。
    • 隨機遊走特性增強:在高效市場中,短期價格波動更趨近於隨機遊走,難以被簡單的技術指標有效預測。
  2. EMA的過度敏感性導致「噪音」交易
    • 頻繁的錯誤訊號:由於SPX市場的複雜性和高效率,EMA的極高敏感度反而可能導致其對市場的短期隨機波動反應過度,產生大量錯誤的交易訊號(即「噪音」或「Whipsaws」),從而增加了交易成本並降低了策略的整體報酬。
    • SMA的平滑優勢:在這種情況下,SMA相對平滑的特性反而有助於過濾掉一部分市場噪音,避免在無明顯趨勢的盤整行情中進行過多無效交易。
  3. 交易成本的影響
    • 雖然題目未直接提及,但EMA策略通常會比SMA策略產生更多的交易訊號。在一個低波動或高效率的市場,即使EMA能捕捉到一些小波動,但頻繁交易帶來的交易成本(手續費、滑價等)可能會侵蝕掉潛在利潤,甚至導致整體績效劣於更穩健的SMA策略或買入持有策略。
  4. 特定市場週期的影響
    • 實證期間的市場特性也會影響策略表現。若SPX在該實證期間內呈現的是長期緩漲但短期波動較無序的行情,那麼EMA的靈敏性可能無法有效發揮,反而不如SMA的鈍化處理或直接買入持有。

總結

綜上所述,EMA的敏感性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是一把雙刃劍。

  • 對於TAIEX,其市場特性(如較高的散戶參與度和可能的趨勢波動)使得EMA的快速反應能夠帶來正面效益,更早捕捉趨勢變化,從而提升報酬。
  • 對於SPX,其高度的市場效率和機構主導的特性,使得EMA的敏感性更容易受到市場短期噪音的干擾,產生過多錯誤訊號,導致策略表現不如相對平滑的SMA,甚至遠遜於買入持有策略。

因此,技術指標的選擇需要與市場的特性以及策略本身的邏輯相匹配。在TAIEX上有效的EMA策略,複製到SPX時,由於市場環境的根本差異,未能取得同樣的改進效果,是符合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觀察的現象。


探索更多來自 TWstockIndicator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Categories: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