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專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 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與美國財政部長在多個採訪和公開露面顯示,貝森特經常利用卡爾森的平台來闡述和辯護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如新的關稅制度,並解釋市場波動的原因。

  • 卡爾森的報導和分析則傾向於支持貝森特的觀點,兩人展現出在「美國優先」議程上的意識形態一致性,並且未發現顯著的公開分歧。貝森特也承認卡爾森平台的影響力,並策略性地透過此管道與公眾溝通財政部的立場。

  • 美國前 10% 的人口擁有 88% 的股票市場,接下來的 40% 人口擁有 12% 的股票市場,而底層 50% 的人口則負債,他們租房、有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債務」

  • 關稅收入的古典模型認為實施 10%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可能只會面臨約 2% 的一次性價格調整。川普總統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徵收約 20% 的關稅,當時的物價水平僅上漲了 0.7%。

  • 對債務的擔憂:貝森部長承認,美國有「巨大的債務」需要處理。他擔心如果不能聰明地削減開支,並持續關注浪費、欺詐和濫用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惡化。

https://youtu.be/zLnX1SQfgJI?si=bAPsFyRW7Qk4Zd6f

美國財富分配的現況

  • 嚴重的分配問題:貝森部長指出,過去二、三十年來,美國出現了「巨大的分配問題」,沿海地區發展良好,但美國中部地區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卻在下降。許多中部的民眾認為他們的下一代將不如他們。
  • 華爾街與美國大街的差距:貝森部長曾表示,「華爾街做得很好,可以繼續做得好,但現在輪到美國大街(Main Street)了」。這反映了他認為經濟發展的成果並未惠及所有階層,現在應該關注如何改善一般民眾的生活。
  • 股票持有的高度集中:貝森部長引述了一個驚人的數據,指出「美國前 10% 的人口擁有 88% 的股票市場,接下來的 40% 人口擁有 12% 的股票市場,而底層 50% 的人口則負債,他們租房、有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債務」。這清楚地表明了美國股票財富的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 底層民眾的困境:貝森部長提到,2024 年夏天,美國人出國到歐洲度假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使用食物銀行的人數也創下歷史新高。他親自走訪食物銀行,發現許多前來求助的是有工作的家庭,他們只是因為食品價格上漲而難以維持生計。這突顯了即使在經濟看似繁榮的時期,仍有大量勞工家庭面臨經濟壓力。
  • 川普政府的目標:貝森部長強調,川普政府的目標是為底層 50% 的白人勞工提供幫助,他們將受益於取消小費稅、社安稅、加班費稅,以及美國製造汽車的利息可抵扣等政策。他認為,現在的體制對這些人不公平,政府希望通過政策調整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卡爾森的平台被財政部策略性地用來直接向廣大受眾傳達和解釋其政策

作為政策宣傳的主要渠道: 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在就任財政部長後,多次接受塔克·卡爾森的採訪並公開露面。這些訪談成為財政部傳達其經濟議程,特別是新的關稅制度的重要途徑。例如,在 2025 年 4 月 4 日發布的一次備受關注的採訪中,貝森部長利用卡爾森的平台來解釋最近的股市下跌,將其歸因於中國 DeepSeek 人工智慧工具的意外出現,而不是川普總統的經濟政策。
闡述和辯護關鍵政策: 卡爾森的平台被用來詳細闡述和辯護重要的財政政策。貝森部長在節目中討論了川普總統的關稅計畫及其預期對中產階級的影響。他還闡述了互惠關稅的概念及其為美國政府創造大量收入的潛力。貝森部長甚至在採訪中表達了他對這些政策最終成功的強烈信心。
直接接觸目標受眾: 財政部顯然認識到塔克·卡爾森及其平台的影響力,特別是在保守派群體中。透過在卡爾森的節目中露面,貝森部長可以直接向這個重要的受眾群體傳達財政部的立場和政策理由,這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溝通策略。

川普競選策略:經濟、貿易與選民訴求

 
聚焦於藍領和中產階級選民的經濟訴求: 川普的策略核心是直接回應美國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長期以來面臨的經濟挑戰。貝森部長在訪談中強調,川普早在數十年前就已意識到這些問題,並在 2015 年起的競選活動中持續承諾要恢復美國工人過去的生活水準。貝森部長觀察到,過去二三十年來,美國中部地區的生活品質下降,許多人不認為他們的子女會過得更好,而川普總統關心這些問題
 
以「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為主要政策方向: 關稅是川普競選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他長期以來主張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貝森部長提到川普「四十年來真的」一直在談論這個。川普將關稅視為重振美國製造業、保護國內產業、與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以及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其目標是鼓勵企業將工廠遷回美國
 
強調過去執政的「成功」並對比「失敗的舊體系」: 貝森部長多次提及川普總統第一個任期的經濟表現,例如中國徵收關稅並未導致預期的通貨膨脹,以及勞工階級和底層 50% 家庭的財富增長優於頂層 10%川普的競選策略會強調這些「成就」,並將目前的經濟狀況歸咎於他之前的政策被逆轉。貝森部長將過去的經濟模式比作「服用類固醇的健美運動員」,外表光鮮但內部受損,暗示川普的政策旨在避免潛在的「金融災難」
 
爭取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川普的競選策略也著重於吸引那些對現有經濟和政治體制不滿的選民。貝森部長提到,美國出現「創紀錄的歐洲度假」和「創紀錄的食物銀行使用」並存的現象,這顯示現有體系未能惠及所有人。川普將自己定位為挑戰傳統、為被遺忘的民眾發聲的領導者。
 
提出具體的政策承諾以吸引特定選民: 川普的競選策略還包括針對特定群體的政策承諾。例如,貝森部長提到川普希望將 2017 年的減稅政策永久化,並提出了不對小費、社會安全福利和加班費徵稅,以及美國製造汽車的利息可抵扣等具體措施,這些都有利於底層 50% 的工薪階層。此外,川普也表達了將美國打造為「世界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以吸引對新興技術感興趣的選民
 
塑造強勢領導者的形象: 川普的競選策略中始終包含強勢和果斷的領導者形象。貝森部長提到,在推行關稅政策時,所有政府官員都「統一支持總統及其願景」。這種形象旨在傳達他有能力採取大膽行動並實現其競選承諾。
總之,川普的競選策略是以重振美國經濟、特別是為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創造更好生活為核心,透過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如關稅)來實現這一目標。他充分利用保守派媒體直接與選民溝通,並提出具體的政策承諾來吸引不同群體,同時塑造強勢領導者的形象,以期贏得選民的支持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具有以下幾個目的:

    • 保護美國勞工和產業:貝森部長認為,過去幾十年來,特別是自「中國衝擊」以來,美國的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受到了損害。他認為關稅是為了扭轉這種趨勢,使美國重新工業化,並為美國工人帶來實際的工資增長和生活改善。
    • 與貿易夥伴進行談判:貝森部長指出,川普總統利用關稅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的工具。
    • 解決供應鏈安全問題:貝森部長認為,COVID-19 疫情暴露了美國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風險,特別是在醫藥、半導體和船舶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他認為關稅可以鼓勵企業將生產遷回美國,從而增強經濟和國家安全。
    • 增加政府收入並降低其他稅收:貝森部長提到,關稅可以為美國政府帶來可觀的收入,這部分收入有可能用於降低其他稅收,例如中產階級的稅負。他引用了一個「關稅收入的古典模型」,認為關稅的一部分成本可能由外國生產商和貨幣升值來吸收,美國消費者可能只承擔一小部分。
    • 對抗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貝森部長特別提到了中國的經濟體系,認為其存在低成本勞動力、政府補貼和非關稅壁壘等問題。他認為關稅是對抗這些不公平貿易行為,並促使貿易夥伴改變其做法的手段。他甚至認為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已經「打破了中國的商業模式」。
    • 實現「美國優先」的目標:貝森部長多次強調,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為了貫徹「美國優先」的議程,將美國的利益放在首位。

財政部在史考特·貝森領導下的長期計畫 

重振美國製造業並強化經濟和國家安全: 貝森部長多次強調要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尤其是在醫藥、半導體、船舶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他認為,過度依賴全球供應鏈暴露了美國的脆弱性,因此,透過關稅等政策,長期目標是建立更安全、更自給自足的國內生產能力。這也與提升美國的經濟安全息息相關1。

提升美國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貝森部長認為過去的貿易政策損害了美國勞工的利益。關稅政策被視為一種手段,旨在為美國勞工帶來實質的工資增長,並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這是一個著眼於長期經濟公平和機會的計畫。

減少貿易逆差並重新平衡貿易關係: 長期而言,透過鼓勵國內生產和對不公平貿易行為施加壓力,財政部希望顯著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並與貿易夥伴建立更公平的關係。貝森部長認為,許多貿易夥伴,包括部分盟友,並非好的合作夥伴。

實現財政責任和降低政府債務: 貝森部長對美國高額的政府債務表示擔憂。長期的目標包括削減聯邦政府的過度勞動力和降低政府借貸3。他還提到透過政府效率辦公室(Doge)來減少浪費和提高效率,以期在長期內實現政府支出的淨減少6。

鞏固減稅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 貝森部長支持將 2017 年的減稅政策永久化,這暗示了長期維持較低稅率以刺激經濟增長的願景。

維持美元的強勢地位: 儘管短期內美元匯率可能波動,但財政部的長期目標是確保美元的長期強勢,其基礎是穩固的經濟基本面和政府推行的變革性計畫。

改革政府效率和效能: 透過政府效率辦公室(Doge)的工作,長期的目標是提升政府部門的運作效率,減少浪費,並以更少的資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總而言之,財政部在貝森特領導下的長期計畫著重於重塑美國的經濟結構,使其更加以國內生產為基礎,提升勞工階級的生活水平,並在財政上更加穩健。關稅政策是實現這些長期目標的關鍵工具之一,旨在改變貿易夥伴的行為,鼓勵國內投資和生產。同時,財政部也關注於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和運作效率,為長期的經濟繁榮奠定基礎。

短期股市波動

貝森部長認為,短期內的股市波動並不一定代表長期的經濟趨勢。他將短期股市比喻為「投票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上下起伏,但長期而言,股市更像是一個「磅秤」,最終會反映經濟的基本面是否穩固。因此,他不認為短期的股市下跌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的唯一或絕對指標。

在 2025 年 4 月 4 日的一次訪談中,針對當時美國股市約 10% 的下跌,貝森部長特別指出,這一下跌主要是由於中國 DeepSeek 人工智慧工具的意外出現所引發的,而不是當時川普總統的經濟政策所導致的。他認為,當時市場的困難更像是「科技七巨頭」(Mag 7)表現不佳的問題,而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策的問題。貝森部長基於其作為前避險基金經理的經驗提出這個觀點。

貝森部長強調,他作為財政部長和川普總統最重要的工作是 為美國經濟奠定健全的基本面。他認為,這包括穩定的稅收、企業的可預測性、廉價且充足的能源、解除管制以及善待勞動力。他相信,如果這些基本面良好,長遠來看股市自然會表現良好。

此外,貝森部長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川普總統經濟政策的強烈信心,包括新的關稅制度。他認為這些政策最終會成功,並為美國帶來長期的經濟利益,即使短期內可能引發市場的擔憂或波動。

貝森部長也提到,華爾街的表現並非衡量經濟成功的唯一標準。他曾表示,「華爾街做得很好,可以繼續做得好,但現在輪到美國大街(Main Street)了」。他認為,經濟的成功應該更廣泛地體現在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生活改善上,而不僅僅是股市的表現。他指出,在川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底層 50% 家庭的淨資產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頂層 10% 的家庭。

總之,貝森部長對於短期股市波動的看法是審慎的,他認為短期的波動是正常的,並且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他更強調關注經濟的長期基本面,並對川普總統的經濟政策充滿信心,相信這些政策最終將帶領美國走向繁榮,即使短期內股市可能出現調整。塔克·卡爾森的平台也經常被用來傳達和支持貝森部長及川普政府的經濟觀點。

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 關稅的潛在影響:在討論關稅時,貝森部長提到了「關稅收入的古典模型」,該模型認為實施 10% 的關稅,美國消費者可能只會面臨約 2% 的一次性價格調整此外,他還引用了一項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顯示川普總統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徵收約 20% 的關稅,當時的物價水平僅上漲了 0.7%。這暗示貝森部長認為關稅對消費者價格的直接影響可能相對有限。然而,他也提到關稅的目的是鼓勵企業將生產遷回美國,這在長期來看,如果導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可能會對物價造成上行壓力,但貝森並未直接討論這個可能性。
  • 對過去政府支出的批評:貝森部長強烈批評過去政府過度的支出和不斷增長的債務。雖然他沒有直接將其與當前的通貨膨脹聯繫起來(因為訪談發生在 2025 年,可能假設通膨已經是當時的背景),但過高的政府債務和持續的財政赤字在經濟學理論上可能導致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因為政府可能需要通過印鈔等方式來應對債務。
  • 聯邦儲備系統(聯準會)的角色:在訪談中,貝森部長被問及聯準會的運作。他強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對於聯準會來說很重要,並認為聯準會應該專注於貨幣政策,盡力為美國經濟和人民服務,保持低通貨膨脹。這表明貝森部長認同聯準會在控制通貨膨脹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他也批評聯準會在貨幣政策之外涉足過多其他領域(如氣候變遷),認為這可能會使其在貨幣政策方面變得脆弱。
  • 強調健全的經濟基本面:貝森部長多次強調,他作為財政部長和川普總統最重視的工作是為美國經濟奠定健全的基本面,包括穩定的稅收、企業的可預測性、廉價且充足的能源、解除管制以及善待勞動力。他認為,如果這些基本面良好,長遠來看經濟將會穩健發展,這在長期來看有助於維持價格穩定。
  • 對美元強勢的承諾:貝森部長和川普總統都聲稱堅持強勢美元政策。強勢美元通常有助於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抑制輸入型通貨膨脹。貝森部長認為,透過實施變革性的經濟計畫和確保穩固的經濟基本面,長期而言美元將會保持強勢。

總而言之,根據貝森部長的論述,川普政府的政策著重於透過關稅調整貿易關係、削減政府開支以控制債務、以及建立強勁的經濟基本面來影響通貨膨脹。貝森部長似乎認為關稅對物價的直接影響有限,而更關注其在重塑產業結構和增加政府收入方面的作用。他同時強調聯準會在維持低通貨膨脹方面的重要性,並承諾將致力於確保美元的長期強勢,這也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然而,訪談中並沒有對這些政策如何具體、量化地影響通貨膨脹進行深入的分析或預測。

赤字問題

  • 政府支出的問題:貝森部長多次提到過去政府支出過度,導致政府債務高企。他將此比喻為一個服用類固醇的健美運動員,外表看起來強壯,但內在的器官卻受到損害。他認為過去那種透過大量借債和增加政府支出來刺激經濟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最終會導致「金融災難」。
  • 關稅與政府收入:貝森部長認為,川普總統新推行的關稅制度可以為美國政府帶來「實質性的」收入。他甚至估計每年的關稅收入可能在 3000 億到 6000 億美元之間。他提到,如果能夠讓外國人支付這些關稅,並將這些資金用於降低政府赤字和維持低稅率,那將是一種長期以來美國未曾嘗試過的獨特方法。
  • 稅收與經濟成長:貝森部長支持川普總統將 2017 年的減稅政策永久化。他認為減稅能夠促進經濟成長,儘管傳統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評估模型可能無法充分反映減稅帶來的經濟增長。
  • 削減政府開支的努力:貝森部長提到了「政府效率辦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的工作,該辦公室的目標是削減聯邦政府的「過剩勞動力」並降低聯邦借款。他強調 Doge 的目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完全裁撤政府部門。他舉例紐約州和佛羅里達州的預算差異,暗示聯邦政府有很大的開支削減空間。他甚至認為在四年後,美國的政府支出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可能會出現淨減少。
  • 對債務的擔憂:貝森部長承認,美國有「巨大的債務」需要處理。他擔心如果不能聰明地削減開支,並持續關注浪費、欺詐和濫用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惡化。
  • 財政責任:貝森部長將自己描述為美國「首席債券推銷員」,他認為隨著美國的經濟和財政狀況好轉,他將能夠更好地向世界推銷美國的債券。他強調,他的目標是讓大家不再認為美國的財政失控或將會違約。

總結來說,貝森部長認為過去政府支出過度是導致赤字問題的主要原因。他主張透過實施新的關稅制度來增加政府收入,並推動削減政府開支,同時維持有利於經濟成長的稅收政策。他對控制和降低政府債務表示擔憂,並承諾努力改善美國的財政狀況。他認為,透過這些措施,美國可以逐步擺脫赤字困境,並確保長期的財政穩定。

本站的看法:

國外買家對美債已大量撒離

自1945年至2023年,外國持有美國公債的總量呈現顯著增長。以金額計,外國持有量從2019年12月的6.9兆美元增長至2023年12月的約8.1兆美元,增加了1.1兆美元。然而,由於同期美國公債總額的增長速度更快,外國持有美國公債佔公開發行總額的比例近年來有所下降。在2011年,外國持有量曾達到公開發行總額的49%,但至2023年底已降至29%。這顯示美國政府的借貸速度超過了外國對其債務的需求增長,可能意味著美國越來越依賴國內投資者,或者外國投資者的偏好發生了轉變。

外國持有美國證券的總額在近期呈現波動。2022年外國持有量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出現顯著反彈。初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外國持有美國證券總額達到31.288兆美元,較2023年6月的26.872兆美元大幅增加。其中,長期債務證券的持有量也從2023年6月的11.967兆美元增加至2024年6月的12.982兆美元。2024年各季度的外國持有美國聯邦債務金額也呈現波動,例如第四季度達到8.5129兆美元。這種波動性可能反映了全球經濟狀況的變化以及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


美國聯邦債務主要外國持有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持有金額(十億美元)佔所有外國持有比例 (%)
日本1136.714.30
中國816.310.27
英國679.28.55
盧森堡370.74.66
加拿大336.14.23
愛爾蘭331.54.17
比利時314.43.96
開曼群島305.43.84
瑞士287.93.62
台灣252.53.18
總計前十大4830.760.8
所有外國投資7946.5100

探索更多來自 TWstockIndicator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Categories:

, ,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